当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遇上国庆中秋双节,会擦出怎样的火花?10月1日下午配资乐,骄阳似火,一场由佛山粤剧院主办的粤剧折子戏惠民演出在佛山祖庙万福台拉开大幕。
古戏台上做大戏
万福台前,数百名市民游客有序入场,炎热的天气也无法阻挡人们一窥“南国红豆”魅力的热情。距离开场还有10分钟,戏台附近已是人声鼎沸。粤剧演员尚未登台,已有不少游客掏出相机手机,记录下这座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戏台的“倩影”。
锣鼓铿锵,好戏开场。佛山粤剧传习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杨雁配资乐,佛山粤剧院文武生、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传承人李江崊身穿大红色的戏服,带来一曲悠扬的《花好月圆》。经典的剧目、优美的唱腔与古朴的戏台,毫不意外地赢得满堂彩。
“我从未看过广东戏剧,更别说是今天这种在传统戏台上表演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周真如告诉南方+记者,这是她第一次观看粤剧,虽然对粤语并不熟悉,但并不影响她“沉浸式”地领略岭南非遗的独特魅力。“从祖庙的灵应祠到牌坊,再到专门抬高的戏台,这三座建筑的布局与设计是别有深意的。而在古戏台上演粤剧,可以看作是一种‘活化’,让古建筑在当下重新焕发活力。”她说。
“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看到粤剧表演!”来自广州的张女士专程穿着一条香云纱长裙来逛祖庙,她告诉记者,自己曾听说祖庙是岭南文化的“活化石”,有着深厚的底蕴。这一次,她终于亲身体会到祖庙既有灵气又接地气的特点。而这场折子戏演出,更是让岭南文化具象化,让她深深着迷。
配资乐
主打一个“喜庆”
据了解,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惠民专场的重要活动,这场粤剧折子戏惠民演出计划连演八天,为广大市民游客奉上精彩不断的“粤味”文化盛宴。
“为了烘托节日的愉快氛围,我们这几天演出的节目主打一个‘喜庆’!”李江崊告诉记者,国庆假期首日,佛山粤剧院会带来《小放牛》《花好月圆》《桑园访妻》《猜心事》《别洞观景》等八个节目。以《花好月圆》为例,这首粤语小调源自经典粤剧《柳毅传书》,因为“意头”好,六十多年来历久弥新,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喜庆场合必备的经典曲目。
李江崊表示,祖庙是生动、立体地展示佛山文化、岭南文化的绝佳窗口。在这座文化地标中演绎粤剧,更能让外地游客读懂佛山,读懂岭南。
“今天观众特别多,反响特别好。”佛山粤剧院青年演员陈斯怡看到现场观众越来越多,很是兴奋。在她看来,祖庙戏台与剧院戏台大有不同,祖庙戏台离观众更近,演员往往能直观地感受到观众的反应,从而及时调整。“在这里演出,对青年演员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只有多多‘踏台板’,多多积累演出经验,我们才能越演越好。”
除了佛山的折子戏演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惠民活动在各地陆续登场,深圳将举办ART Dating乐荟——我与深圳有个约会·“琴键上的浪漫”国庆交响音乐会,珠海将推出粤剧折子戏惠民演出,惠州将举办“山的呼唤”吉他草坪音乐会,中山将演绎话剧《中山先生》,江门将举办“墟街有戏”粤剧快闪演出,肇庆则将推出“喜迎华诞·七彩星湖”等精彩活动。
采写:南方+记者 戴雪晴
图片:佛山粤剧院供图配资乐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