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1岁演员刘金山发视频回应“女儿才9岁”的质疑,瞬间登上热搜升鸿网,成为舆论焦点。
在视频里,刘金山罕见地敞开心扉,讲述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早年因父亲在国外演出身体出了状况,自己要全程陪护;同期,岳母因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后来,母亲又查出肺癌,家庭负担极重。
当时他和妻子工作繁忙,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实在无暇照顾孩子,便决定丁克。直到家庭负担减轻,才“老来得女”。
说起老戏骨刘金山,可能有些观众一时想不起来。但提到《小兵张嘎》里那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胖翻译官”,相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这位实力派演员正是通过塑造一系列生动传神的反派角色,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荧幕上,他是让人又恨又笑的“反派专业户”;在生活中,他曾当选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是孝顺父母的好儿子、疼爱妻子的好丈夫、宠爱女儿的好父亲。
01
“荧幕恶人”的黄金配角之路
1963年,刘金山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父亲刘文广是京剧名家袁世海的得意门生,以花脸行当闻名。从小在国家京剧院大院里长大的刘金山,耳濡目染间便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
他常蹲在排练厅的角落看父亲练功,躲在后台幕布后观摩演出,还偷偷套上戏服比画。在父亲的熏陶下,他立志继承衣钵,每日苦练,却因错过最佳学艺年龄,失去了登上京剧舞台的机会。
京剧梦破灭,他并未放弃当演员的决心,高中时考多个艺术单位未果,毕业后辗转打工,做过装卸工、影院清洁工,后经父亲推荐在剧场当票务,每天就是卖票、检票。工作之余,刘金山经常在台下观看演员的演出,如同看父亲唱戏一样,边看边学。
他常在台下观摩学习,倔强劲儿打动了所有人。一次客串的机会,凭着可圈可点的演技让领导注意到了他。随着客串的作品越来越多,刘金山逐渐在舞台上站稳了脚跟,成为剧场的专业演员。
没有科班背景,他靠“笨功夫”磨炼演技,随身带本子记录市井百态: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小贩、酒桌上吹牛侃山的胡同大爷、街头打架耍横的地痞……这些观察都成了他塑造角色的养分。
1987年,刘金山迎来首部影视作品《袁大头外传》,与李琦、陈佩斯等对戏,收获颇丰。2000年,因在《闲人马大姐》中饰演市侩却透着憨厚的潘大庆被观众熟知,4年后一部《小兵张嘎》让刘金山彻底出圈。
他饰演汉奸“胖翻译官”,这个角色戏份不多,却被他演得活灵活现:挺着肚子、眯着眼睛,一口蹩脚的日语夹杂着谄媚的京腔,让人恨得牙痒痒。
此后,刘金山成了“反派专业户”:《地下交通站》里的贾贵,猥琐又滑稽;《魔幻手机》里的贪官范总,狡诈中带着荒诞。他的表演风格鲜明——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接地气的市井气质,把反派演得鲜活立体,甚至让观众“恨不起来”。
刘金山常被称作“黄金配角”,但他从不敷衍任何一个小角色。拍《水浒传》时,他饰演泼皮牛二,一场被杨志捅死的戏,他主动要求不用替身,在泥地里翻滚十几遍,直到导演喊停;演《闲人马大姐》时,为了贴合角色,他连续几个月泡在胡同里,观察北京大爷的言行举止,连抽烟的姿势都学得惟妙惟肖。
“演戏没有大小,只有认真不认真。”这是他的信条。即便后来获得“一级演员”称号,他依然保持着“龙套心态”——剧本翻烂、台词背熟、角色琢磨透。曾有年轻演员问他:“演配角这么拼,值得吗?”他笑笑:“戏是假的,可功夫得是真的。”
从装卸工到演技派,刘金山的从艺之路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专注与坚持。这份全力以赴的专注升鸿网,正是他作为演员最珍贵的品质。
02
“十大孝子”背后的隐忍选择
虽然刘金山在银幕上是十恶不赦的“大反派”,但在生活中,他却是个大孝子。
1989年,刘金山的父亲在演出时晕倒在了舞台上,经检查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为了照顾父亲,刘金山放下了当时刚刚有点儿起色的演艺事业,寸步不离地守候在父亲的病床前,悉心照顾。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父亲还是离开了人世。
在父亲的葬礼上,刘金山认识了妻子沈洪喜,沈洪喜的父亲和他父亲是同门兄弟。沈洪喜被刘金山的孝心打动。
刘金山也对沈洪喜怦然心动。为了照顾心上人,刘金山开始苦练厨艺,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表现的机会给她做鱼,却把醋和酱油搞混了,做成了“黑鱼”。
沈洪喜看了直笑,刘金山连忙说:“以后我再好好学,肯定做得好吃。”看着刘金山憨憨的样子,沈洪喜很安心。
两人在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中,感情越来越深。可即将谈婚论嫁时,沈洪喜却犹豫了——家中瘫痪在床的母亲像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得她不敢奢望幸福,她不想让刘金山承担这份重担。
但刘金山并没有嫌弃:“她是咱妈,就是需要我们照顾。照顾她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你不要害怕,我们一起承担。”这份责任心让沈洪喜深深感动。
当刘金山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时,命运却再次给了他当头一棒。医院冰冷的诊断书上“癌症晚期”4个字,像一把尖刀扎进他的心脏。医生说他的母亲可能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听到消息后,刘金山的世界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有颜色。
他拿着母亲的病历跑遍北京城,找了很多专家问诊,得到的答案都一样。
后来,一位医生给刘金山推荐了一种进口药,600元一粒。这个价格即便是在现在都是天价,更何况是上世纪90年代。但刘金山没有犹豫,只要对母亲的病情有帮助,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他都会不惜代价去尝试。为了给母亲治病,他拼命接戏赚医药费。
或许上天被他的孝心所打动,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母亲的生命延长了19年,远超过当初医生说的“只有三四个月”。
刘金山不仅孝顺父母,对自己的岳母也是没话说。
早在结婚前,刘金山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两位母亲的重担。他像陀螺一样在医院和家之间往返,一边是日渐虚弱的生母,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岳母。母亲离世后,他将全部孝心都倾注在了岳父母身上。
因为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的皮肤脆弱,一旦破损就很难愈合。照顾岳母期间,刘金山摸索出来了一套自己的方式:先把腿抬到一定高度,用手架起来,然后轻轻把盆放进去。
2007年,刘金山当选“第一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奖”。
聚光灯打在这位常年活跃在反派角色中的演员身上时,人们看到的不是银幕上的狡黠形象,而是一个用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诠释“孝”字的真汉子。
03
“高龄奶爸”的幸福与挑战
送走老人后,夫妻俩的生活慢慢回归正轨。这时,两人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儿什么,于是决定要一个孩子。
为了拥有健康的孩子,刘金山戒了酒,还努力锻炼身体。
终于在2016年,夫妇二人迎来了自己的女儿。
女儿百日宴前,刘金山经历了一场惨烈的车祸,一度昏迷。但刚和死神掰过手腕,刘金山转头就在宴会上给女儿献唱,虽然调子跑出了八百里,他却毫不在意——劫后余生的狂喜,比什么演技都动人。难怪网友们说,这当爹的,真是用命在宠女儿。
女儿出生后,刘金山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家庭上,很少再出现在大众面前。
直到女儿3岁时,他才重新回到演艺圈发展,为观众带来了《第十一回》《了不起的老爸》《那一夜,我给你开过车》等作品,得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刘金山非常珍惜与女儿的相处,笑称手机相册里全是女儿的影像,连屏保都是孩子熟睡的样子。他透露已为女儿做好长远打算,“尽己所能就好,剩下的交给时间去见证。”
刘金山说过,亲情的重量从不由时间长短来衡量,那些朝夕相处的点滴,早已藏着最深厚的牵挂。
对于他来说:“孝道是责任,父亲是礼物。”
如今,刘金山的生活日常是在胡同四合院里浇花遛娃。这些烟火人间最朴素的坚守,恰似梨园行里最见功架的“哑背工”,不声不响地把做人的本分,演成了最动人的戏码。
他曾为照顾父母暂缓生育,又在命运兜转后“老来得女”;他演了一辈子配角,却在生活这场大戏里,终于成了自己故事的主角。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升鸿网
长宏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